读书 | 对老子和孙子的另类解读


nimg.ws.126.net.jpeg

《老子无为遇上孙子兵法》,[日]蜂屋邦夫、汤浅邦弘 著,齐一民 译,东方出版社出版

先说一个《孙子兵法》的梗。

去年电视剧《狂飙》大火,有个梗叫"看孙子兵法品启强人生",卖鱼贩高启强熟读《孙子兵法》六年,领悟了其中的精髓,一步步当上黑帮老大。这一情节引得网友们纷纷戏仿整活,造就了不少有趣视频。而手头的这本《老子无为遇上孙子兵法》,让老子和孙子跨越时空对话,同样造就了一本有趣的书。

你以为《道德经》是治愈之书?其实它是权谋之书。比如书中提到的"无为而无不为",是"尽量不做任何有作为的事情,却做所有的事情"的状态;不是在说"君主应该无为",而是"为了治理民众,要摆出无为的样子"。作者认为,《道德经》和《孙子兵法》都有个"不足"——它们已经抽空了具体的案例,就像晒干的木耳一样,吃的时候你得泡发,得自己把当下的情况结合进去。

你以为《孙子兵法》写的是军事之战?其实它是人生之战。书中指出,"《孙子兵法》的阅读者并不都是与实际战争发生关联的从军人员,绝大多数是与战争无关的人们抱着如何才能打赢人生之战的目的和意识去阅读的"。其实在战国时期,《孙子兵法》已用于经济领域,当时出现了白圭、吕不韦等商贾,其势可左右国政,司马迁记载白圭所谓的"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趋时若猛兽鸷鸟之发",这些经营之术让人想到《孙子兵法》中"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你以为《道德经》和《孙子兵法》是启示之书?其实它们是平民之书。在这两本书中,"神"是没有位置的。《道德经》开篇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不是"太初有道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也不是《老子想尔注》中的"道散形为炁,炁聚形为太上老君"。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那都是后话。乱世之中,《道德经》和《孙子兵法》是君王治国的书,也是平民偷生的书,却唯独不是"神启"之书。

读完该书,意外发现一个熟悉的名字——翻译齐一民。读过齐一民作品的读者,一定对"齐式文体"之恣意汪洋、随性挥洒印象深刻,但读这本书时,却感觉译者像隐身了一样。正如"化妆的最高境界是看不出化妆",翻译的境界大抵也是如此。海德格尔在他对古希腊残篇断简的所有随心所欲的注释中都强调说,事情不只是涉及文字上的准确翻译,因为准确的译文有时候可能对真正的义理搔不着痒处。但之于《老子无为遇上孙子兵法》,也许可以说,作者和翻译合力完成的这场老子与孙子的隔空对话,对《道德经》和《孙子兵法》真正的义理搔着了痒处。

  作者:

文:闻 涛 编辑:蒋楚婷 责任编辑:朱自奋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