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遣芳华上笔端:品读蔺莉和她的花鸟画作品
三秦大地,物华天宝。周山至水,钟灵毓秀。书画人才济济的周至大秦岭书画研究院就座落在道教文化发祥地、世称“天下第一福地”的终南山楼观台下。我和画院法人院长蔺莉女士初识于文化道友的微信圈,许是与她皆属性格外向之人,当时就感觉言语投机,交往投缘。之后,都被各自的事情忙着,虽说见一面不易,可置身于强大的互联网时代,只用稍加留意,画院开展的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以及她的新近创作的花鸟画作品,倒是时常能够知晓和赏读。闲暇之余,常以电话或微信联系,交流的话题从城市到乡村,从创作到参展,从道家到佛门,从学习到工作等随心宽泛,一来二往,俨然熟朋老友。久了,感觉当初在我印象中属于乐天派一类的蔺莉女士,不但是一位善于把艺术融入生活之中,又能通过生活去反观艺术的人,而且更是一位有情怀、有志趣、有方向、有悟性的花鸟画家。
孔子在《论语•述而》里说过“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一位画家气格的高低,理所当然的决定着其画品的高下。因此,内外兼修直至达到天人合一状态,是每位行走在艺术道路上的人都乐意追求的境界。蔺莉当然也不例外,她自幼既得深邃文化家风熏陶,步入花鸟画艺术创作道路之后,又时时得益于任法融、刘保申、路毓贤、樊昌哲、马继忠等诸位道家领袖、关学大儒或画坛名家的悉心点拨与耳提面命,进步幅度令人刮目。她在日常修为中亦深谙了道家自然之道与佛家善举之法,注重潜心修炼与厚积薄发,精神世界清静淡泊,虽聪慧却不肯走终南捷径,宁愿在茫茫艺海中怀一颗感恩之心去不懈感悟、勤奋耕耘、执着坚守。她就是从这种修为与坚守中获得了能量,积淀了芳华,笔端滋生出灵韵飞扬的气息。因此,自从与绘画结缘,便有超凡脱俗之绩。在当下高手云集的花鸟画艺术生活环境中,逐渐呈现出一派有蔺莉独特个性、思想和语言的绘画艺术气象。其恩师、著名花鸟画家樊昌哲先生的评价最为贴切:“道以为法,画亦得之。”
蔺莉在花鸟画创作中表现出的诸多绘画技法乃师古自悟而得,不但流露着钻研《三希堂画宝》、《芥子国画传》、《荣宝斋画谱》等各代画谱的笔痕,而且也能寻觅到勤摹古今名人画稿的墨迹。从其作品图式上能端详出赵之谦、任伯年的味道,枝干又多表现的是吴昌硕、虚谷的笔意,在叶法上仿佛得了张书旂、蒲华的真传,淡紫绣球牡丹花头上又学自蓝瑛或任薰,加上齐白石明快滋润的色彩,王雪涛简练生动的造型,居然能在一纸素宣之上汲取并融会成蔺莉自己。她曾不止一次的给别人谈过“把天下的事物,以我所用而撷其精华,再排列组合就是创新”的观点,我听过后就在电话里告诉她“这是你胆大!”蔺莉听罢,畅笑不止。当然,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每位画家对艺术都有着不同的探索和思考,对传统中国画的实践方法各有侧重,观察现实生活的角度也各有不同,呈现出的艺术特色和面貌更是大相径庭。品读蔺莉的花鸟画作品,画面上所呈现的美与拙、巧与涩、繁与简多从自然中流露出来,少有让人观罢烦厌不适的装腔作势与矫揉造作。甚至从其画稿里的神来之笔或败笔中,都不难读出她直面艺术时丰盈的内心世界和愉悦的精神力量。
徐渭先生曾言:“百丛媚萼,一干枯枝,墨则雨润,彩则露鲜,飞鸣栖息,动静如生,悦性弄情,工而入逸,斯为妙品。”欣赏蔺莉的花鸟画作,让我再次想起青藤老人的这段话。站在蔺莉的花鸟画面前,犹如感受到一股清风拂面而来,线条流畅,色彩生动,笔墨含情,韵味十足,处处散发出浓郁酣畅的道家文化气息,足以令人平心静气。她的花鸟画多侧重于对吉祥美好一类题材的艺术表现上,笔下的孔雀、仙鹤、公鸡、牡丹、月季、兰竹等,总能表达出一种轻松活泼的艺术情怀,雅俗共赏,别有情趣。她写孔雀,姿态曼妙婀娜,形态端庄雍容,着色清丽养眼,既能结合元人追求精神审美的旨趣,又能继承传统宋代院体派的高贵画风。她的白孔雀颇得花鸟画前辈刘保申先生指点,仅仅凭借逆光与外光的对比关系,就能在纸上将白孔雀多姿的体态、鲜活的生命描绘的洁净而高雅、“无色”却多彩,从而呈现出一种高级的绘画艺术状态。蔺莉笔下的仙鹤,更是简约流畅,设色雅致,意趣盎然。依偎相伴的双鹤,或松下私语,或竹林信步,或花前呢喃,或石上亮翅,把一对对仙鹤在芳草碧流或山花竞艳中悠然漫步的姿态表达的尽心尽力,也于画境之中将自己的不凡才情、精神寄托和美好心愿表达的淋漓尽致。
蔺莉算得一位描绘牡丹的好手,她能自如地把牡丹这一中国传统名花所具有的国色天香、荣华富贵的曼妙姿态尽情呈现出来。她笔下的牡丹不但具有典型的文人画风格,或清丽脱俗,或清新淡雅,或雍容华贵,或神采飞扬,或傲视群芳,而且在笔墨技巧的运用上能够完全与画面意境相融合,点缀在画面上的飞蝶禽鸟或虫鱼蔬果活泛逼真,栩栩如生,将一派生机勃勃的和谐气象跃然纸上,留给观者的是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无尽的回味余地。她凭借勤学苦练与日渐臻美的笔墨功底,赋予笔端上的花鸟出现独特的生命特征和审美意趣,在清明朗静的构图下,画面气息沉静恬淡,其花鸟画作品也逐渐有了柔中寓刚、恣意豪放,隽永脱俗的气象,把观赏者带进一种美好空灵的芳华世界。
诚然,画家要呈现出一幅让观者身心愉悦的国画作品,不但要在章法、布局、设色上去尽心营造足够的美感,还要从立意、画境、神韵上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唯有这样的作品,才能经得住风雨站得住脚。蔺莉也努力尝试着在宣纸上对这种艺术情感的表达。通过多年摸索体会,她的花鸟画从用笔、用墨到用色都更加灵动活泛起来,在艺术创作中也更加注重去营造一种清新有致、气韵生动的艺术气氛和花鸟韵味,着实难能可贵。她笔下的飞禽、花鸟或虫鱼,貌似简约而就,却色彩独特,技法多变,或雍容华贵、端庄大方,或芳华靓丽、娇艳欲滴,或小巧玲珑、自然随意。远看气韵贯通,简练洒脱,近看笔墨灵动,造型完整,红艳者却无俗气,冷艳者多有灵气,争艳者自生清气。再加上巧妙的构图,苍劲而又灵动笔法,使得她的花鸟画更加美,更加耐看,也有了超凡脱俗气象。
传统花鸟画传承方式是极其注重人格并志于道路的,不但涉及到文雅与通俗、临摹与写生、笔墨与造型等概念,更不可或缺传承与创新、勤奋与坚守、大义与小道等问题。蔺莉虽乐意以无拘无束的洒脱笔触和丰富细腻的思想去领悟和表现生活与自然。其作品也为她赢得了不少社会赞誉,但她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更以诚惶诚恐的心态去勤奋钻研各种绘画技巧,精准把握花鸟艺术方向,广泛涉猎文史哲等方面的典籍,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已届知天命之年她依然怀揣着勤奋与坚强,她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能将耄耋之年的老母亲侍奉的快乐忘忧,能将子女抚养的自食其力、积极上进,这本身就很了不起。她通过晨读,愉悦身心,调整气息,坚持朗诵唐诗宋词、《长恨歌》、《论语》、《道德经》,有时还叽里咕噜的背诵大段的外语,时常还在当地的报纸上发表些充满正能量的文章。她是一位颇有社会责任感的画家,不但热心组织画院同仁与各界画友开展书画联谊活动,还热衷于参加一些社会公益联谊活动,为周围困难群众开展义捐义赠。她用勤奋带领着画院稳步前行,她用精神感染着许多与她有着同样梦想的人一起不忘初心,砥砺前进。
古人云:“不痴迷,难成佛。”只有痴迷才会专而精,专而精才会深且研,深且研方会渐得悟,设若谁能在修为途中豁然顿悟,那就真正达到了《六祖坛经》中所称“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的境界。毋庸置疑,一个人如果专精于某一事业或志趣,加上自己的笃信、勤悟与实践,必然就会有所得、有所成。此时的蔺莉,仿佛就像一株营养过剩甚至疯长得有些过于枝繁叶茂的果树,亟待一位艺术造诣深厚、绘画精力充沛的园丁能全面系统的加以修剪矫正。加之其本身的天资聪颖、伶俐从容、勤奋踏实,设若假以时日,必会结出一树令人刮目相观的硕果。艺术追求,永无止境,执着坚守,终得大成。期待她在绘画艺术道路上的新突破、新高度、新成功,她值得众人期待。
——丁酉夏月于怀远写于长安南塬彬风堂
蔺莉作品: